探索战国红玛瑙手镯的魅力(十二)

发表时间: 2022-09-02 11:37

4、关于战国红玛瑙的制成品

(3)手镯

手镯,又称“钏”、“手环”、“臂环”等,是戴在人们手腕处的环形装饰品,制作材料多种多样,金、银、铜、木、藤、玉石、玛瑙、水晶,现在凡是能做成饰品的玉石翡翠玛瑙等矿石首先考虑制成手镯,手镯是最受中国女性喜爱的首饰,差不多人手一件吧!手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安徽的凌家滩、浙江海宁、辽宁朝阳市等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有大量玉手镯出土,它是几千年来最重要的饰品之一。手镯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是女性的专用首饰,而是作为男女双方都可以戴的一种装饰物。由于现在的手镯更像古代玉瑗,但出土文物中又出现像玉琮的手镯,因此认为我国手镯的发展原型有两种:玉瑗和玉琮。手镯发展到了商周乃至战国时期,制作主要选用玉石,手镯的形状和色彩越来越丰富,同时金属类的手镯也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玉镯以神权政治、国家礼仪和生活实用为主要特征。到西汉时期,受西域文化的和人文风俗的影响,戴臂环非常流行,其中有一种“跳脱”式臂环,因环的大小可调节,因此既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隋唐至宋朝,手镯已成为女性日常配饰,玉镯主要风格为圆柱体、扁圆体为主,表面为素面。自明清开始,玉镯的材质和形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玉镯发展至现代,归纳起来有五种:福镯、平安镯、贵妃镯、雕花镯、美人镯。战国红玛瑙再次现世,在制作成品时仍然传承了中国的玉石文化,但受原石无大料的限制,能够制作手镯的原料非常少,目前在市场上极少能看到品相完美的战国红玛瑙手镯,而且为了最完整地展现战国红玛瑙的图案,战国红玛瑙手镯样式与和田玉、翡翠有很大不同,非常宽大厚重,普遍宽度能达到20+mm,甚至达到30+mm也不少。



这是我在展会上买的宣化战国红玛瑙手镯,当时刚接触战国红玛瑙,不知道主流非主流,也不知道什么矿口,只凭自己看一眼就想拥有的感觉,对于一种还名不见经传的玛瑙,可以说是斥巨资购买。这只手镯一半玛瑙一半水晶,玛瑙颜色主要为黑、白、灰,少量红、黄,整条手镯宛如一条山涧溪流,水晶部分的溪流清澈无暇,晶莹剔透,闪烁着宝石的光泽,玛瑙部分的溪流中则布满了鹅卵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石头在水中的倒影彷佛给每块石头都镶嵌了银边,一条身穿红色丝裙的金鱼轻快地嬉戏,两只圆鼓鼓的大眼睛眨也不要眨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游动的尾巴甩出层层涟漪,嘴里还吐出一串串的泡泡,将一条溪流佩戴腕间,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凉爽。


这也是一只早期制作的满肉战国红玛瑙手镯,宽度比较适宜佩戴,颜色和图案为主流并最具价值的鸡油黄和朱红色以及缠丝纹,一线黄和一线白缟缠绕其间,这是一只无法用语言描述、见过即拥有的收藏级手镯。




这是一只集草花和象形图案为一体的宽版手镯,直径为59mm,宽为31mm,颜色非常丰富,底色有枣红、橘红、紫罗兰,金黄色草花,白缟线穿插在图案中,使画面非常亮眼,白缟在红色和紫色玛瑙的交界处形成了一只看门狗的象形,一只浑身雪白的狗,两只前爪搭在栅栏门上,头扭向右边,两只耳朵竖立起来,时刻听着周围的动静,眼睛炯炯有神,一眨不眨,凝视远方,似乎在等待主人的归来。视线继续移动,我们来到了紫罗兰玛瑙的部位,看见一条红色的锦鲤在水里欢快地游动,像一团火焰穿梭在水中,鱼尾大幅摆动,激起朵朵浪花。“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这是一条满肉宽版手镯,直径为60mm,宽27mm,颜色和图案都较为简单,几乎没有草花,局部有色差不大的缠丝纹,主色块为朱红色和玛瑙冻肉,鸡油黄、黄绿色块点缀其中,一条宽为7、8mm的白缟环绕手镯一圈,这个手镯最不可思议的是在玛瑙肉中出现了一条千足虫,这虫子轮廓清晰,但身体不完整,应该是加工手镯时被切断,虫的足还是比较明显,前面文章曾提到对于玛瑙能否包裹古生物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从网上看到,2015年前后,广东省发现了一颗保存最为完整的虫玛瑙,是从马达加斯加玛瑙中切出,先后经过广东省珠宝玉石中心、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珠宝玉石鉴定中心等机构鉴定为天然玛瑙,最后又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地球研究所鉴定为天然包裹古生物,所以虫玛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这是一只乍一看非常普通的手镯,颜色和花纹都不引人注目,肉色的玛瑙底上分布着片片柠檬黄和黑色交织的图案,一眼看不出所以然,很容易让人放弃,但当我拿起这只手镯,并没有仔细观看,它的沧桑和古朴让我没有犹豫,回家后仔细观赏,才发现这就是大自然绘制的“锦灰堆”,锦灰堆又称为八破图,主要是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这些物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