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珍藏:中国葫芦文玩的艺术珍品

发表时间: 2017-09-18 07:54

说起“葫芦”在中国的平常老百姓眼中,那可就是“福禄”的代言人。

因葫芦谐音“福禄”,古称“瓠”、“匏”、“壶”,汉以后称“壶卢”、“蒲卢”、“葫芦”。最迟在宋代,已出现通过栽培技术改变颜色和形态的观赏葫芦。

咱们今天要讲的,“文玩葫芦”匏器约创制于明末民间,养蝈蝈等鸣虫的葫芦罐是匏器的一种。此后传至清代宫廷,康乾时达到鼎盛。

乾隆以后,宫廷匏器的制作规模大减,这一培植风尚转向王公府邸,且以蓄养冬日鸣虫的虫具为主。因这种匏器产于官府,所以它们与宫廷葫芦统称“官模”。


拜读王世襄老先生的《中国葫芦》,先生在书中就多次表明,一只‘官模子’葫芦的价值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官窑瓷器。如此说法有其道理,制作出一只‘官模子’葫芦过程的难度,远远大于同样大小的官窑瓷器。(足可见葫芦在当时的影响及珍惜成度)

注:《中国葫芦》——王世襄

列举王老先生给“葫芦”几大分类

天然葫芦、勒扎葫芦、范制葫芦、火画葫芦、押花葫芦。

注:天然葫芦

注:勒扎葫芦

注:范制葫芦

注:火画葫芦

注:押花葫芦

以某网友观《中国葫芦》一书之感作结尾。

畅安先生由玩家之为大家,此书最能体现,书中一写瓠器范制,次写葫芦储虫及玩虫,尤以第二部分精彩绝伦,虽小道见大学问,而先生若非身心系之能玩善做,断不能有此真切体会,斯道亦不免绝响于世间;配图甚精美,而愚独爱面素无文之器,把玩日久色呈紫红,质朴可爱,昔者庄生剖其硕大者浮游山川大河之妙趣,固自然也。

特别鸣谢老官园众哥们儿图片支持

如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

欢迎评论

珍饰雅玩 茶风茶韵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