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窑四方香炉:残瓷之美(十三)

发表时间: 2023-10-07 11:37

观察研究瓷片是研究瓷器的基础,因为瓷片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完整器,如瓷器的胎色、胎质,胎、釉的厚度,制瓷的工艺特征等通过残瓷、瓷片更能清晰观察到。瓷片的观察角度,整器永远无法替代。

同时,笔者认为,在宏观观察瓷片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瓷片的微观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因为仿宏观易,仿微观难,甚至不可仿。

笔者偶得一些疑似北宋末至金代初的官窑残器;从器形上看,器形端庄典雅而有灵性;紫口铁足特征明显,釉面土蚀较重;用紫光照射釉面附着物,无萤光反映;釉面在折射光下未见有做旧的痕迹;很多器表如有一层浮蜡,很难清洗掉;经特殊清洗后,可见釉面宝光凝聚、莹润柔和;器形大小、高矮、型制比例十分协调,大有多一分嫌胖,少一分嫌瘦之感;器形、大小各不相同,手工制作特征明显;共有好几十种釉色,有近十种颜色的变色气泡,有的同一个变色气泡内就有两种以上的颜色,有的在同一个瓷器内有两种以上颜色的沁污气泡,这种现象应是难仿、不可仿的;大开片与小开片均有,以小开片为主,片纹弯曲,呈多次开片;胎色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香灰色等多色,有的同一器物内有不同的胎色,且胎色有渐变过渡,底部无支钉。具体特征详见宋代官窑瓷器浅探(补续)

各类不同的器形


各类不同的器形


各类不同的器形


各类不同的器形


各类不同的器形


各类不同的器形


不同的釉色


现笔者拟将这批残器逐一展示出来,供大家共研。

今天所要展示是一件宋官窑四方香炉残器。

宋官窑香炉基本完整,唯缺一足,该香炉口沿呈四方形,口沿长约13厘米,宽约9厘米;器物高约10厘米,口沿自然流釉呈紫口,器物底部有明显的积釉所形成的釉的堆积和垂釉,这是因为北宋时期使用的是石灰釉,釉水受温后流动性大所形成的。器物两侧各有一兽首,器物开片自然,用肉眼即可见开片呈褐黄土色。


用显微镜观察釉面(见下图),可见釉下清透,有大小不一的气泡,有一些变色气泡,变色气泡主体呈褐黄色,但颜色浓淡不一,还有一些变色的破泡。釉面还可见附着着大小不一的很难清洗的土斑。

感谢各位师的点评、关注、点赞、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