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从大江南北的热门饮品到被遗忘的原因

发表时间: 2023-09-06 09:19

中国十大名茶中,铁观音不一定是最有名的,但肯定是最常喝的。最热的时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个茶馆都卖铁观音,大多数消费者都有喝铁观音的经历。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铁观音从盛到衰,只用了10年的时间。为什么在当时如此受欢迎?没人为什么现在喝酒?您可以在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1、铁观音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铁观音作为历史名茶,长期以来一直以相对传统的方式生产。要点是用力摇晃绿茶,然后用火烘烤。干茶色泽乌黑,香气浓郁,味甜。但该工艺的制作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茶叶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原有的传统手工茶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各大产茶区掀起了一股制茶技术革新浪潮,以机器代替手工。

安溪铁观音也不例外。

受台湾新泡茶方法的影响,家住福建安溪的茶农开始研究和推广当地的泡茶方法,推出了清香型铁观音茶。与传统的浓香型铁观音干茶相比,淡香型铁观音干茶色泽更绿、口感更鲜、甜味更明显。更重要的是,香铁观音的加工方法比较简单,摇晃的程度也比较轻,甚至没有烘烤的过程。因此可以快速加工以满足市场需求。



2000年进入后,清香的铁观音逐渐在我国北方打开市场,掀起了人们饮用铁观音的热潮。我国北方不产茶,所以以前我们主要喝茉莉花茶。众所周知,茉莉花茶香气特别浓郁,也产于福建。

因此,香浓的铁观音一上市就受到了北方茶叶消费者的喜爱。安溪人很会做生意。看到商机,不少年轻人从安溪奔赴全国各地推广、销售铁观音。铁观音基本上选择了亲民的方式,注重大众消费,所以价格并不贵,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

经过多次推广宣传,铁观音风靡全国。 2007年至2010年间,铁观音可能处于鼎盛时期。顺便说一下,我国北方地区泡茶观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铁观音的推广。



2、为什么铁观音会崩盘,现在没人喜欢喝了?

近10年来,铁观音经历了抛物线式的下滑。虽然消费者依然很多,北方市场依然巨大,但越来越多的人一听到铁观音就摸不着头脑,很多人已经不再喝铁观音了。这有四个原因。

第一点是假冒伪劣铁观音太多。

在铁观音最鼎盛的时期,市场上随处可见铁观音的身影。但真正的铁观音茶品种只占极小部分,大部分低端铁观音茶品种都是冒充其他茶树品种的。并不是其他种类的茶树不好,而是不适合用来做铁观音。

就像现在的西湖龙井一样。无论是四川还是贵州,云南还是福建,各地都加工龙井茶,以西湖龙井的名义销售给消费者。这种假冒伪劣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将这些假冒伪劣铁观音当作优质茶叶出售。

以次充好的行为可能会忽悠消费者一两次,但不可能一直忽悠消费者。铁观音的声誉在最高点迅速崩溃,并失控。

第二点是农药残留超标、调味茶等负面消息不断出现。

俗话说,好事不长久,坏事传千里。随着铁观音的逐渐走红,许多负面新闻也随之而来。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农药残留超标和调味茶问题。由于铁观音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安溪及周边县市大量种植茶树。

由于大规模生产引起的病虫害以及人工肥料的过度使用,茶叶品质迅速恶化。多家媒体多次报道铁观音农药残留检测超标,更让消费者感到惊讶。

另外,一些不法卖家为了增强铁观音的香气,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工业香料,让茶客不敢再喝。



第三点,茶叶市场的风水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有6大茶类,数百种名茶。铁观音是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在其崛起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独特的品质特征外,资本运作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茶叶市场的风向不可能总是朝一个方向吹,总会有风水逆转的时候。

几年来,整个茶叶市场主要是云南普洱,然后是武夷岩茶,现在是白茶和红茶。铁观音早已被资本抛弃,消费总量大幅下降。当然,也许几年后风潮会再次逆转,铁观音会再次流行起来。

但短期来看,现阶段,铁观音仍在经历深刻的调整。

第四点是消费者饮酒体验的多元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人民物质财富显着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铁观音的诞生恰逢其时。当老百姓迫切需要茶来改善生活时,茶因其优越的品质而被引入大众并被广泛接受。这就是铁观音能够走红的根本原因。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现在,各地茶叶产量大幅增加,品牌推广力度也不断加大。整个茶叶市场从铁观音的统治转变为群雄争霸。其他茶品类迅速被消费,分化了原来的铁观音消费者。

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是铁观音没落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喝铁观音的人越来越少。除了很多人关心的农药残留超标、调味茶等问题外,市场上假冒伪劣铁观音也十分猖獗,想要买到正宗、味道浓烈的传统铁观音几乎不可能。甚至不少茶友喝了铁观音后表示,现在的铁观音喝了会胃部不适、腹泻。这些都损害了铁观音品牌的声誉。

发布地: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