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独特风味:一叶紫笋的800年贡茶历史

发表时间: 2022-05-16 10:50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最初与人类相遇,茶被当作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茶又经由中国人的双手,以数道工序炼化为一涓芳香,莹润唇齿间。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也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知音。

而论起名茶,长兴顾渚紫笋,历史可溯千年。

唐朝上元年间,茶圣陆羽为著《茶经》游历四方,来到了长兴顾渚山中。

于“烂石之上、阳崖阴林”中发现紫笋茶后,他细加品味,方有了“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之说,更在《顾渚山记》中评道:“与朱放辈论茶,以顾渚为第一。”

有了茶圣陆羽代言,紫笋茶的命运迅速转折。皇帝很快下诏,命长兴均贡。至此每年开春,顾渚山为采贡茶,总要张旗立幕,展开了紫笋茶长达876年的贡茶历史。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唐代诗人张文归的《湖州贡焙新茶》,描述的便是紫笋茶进贡的场景。

中国茶史上第一座由官府直接焙制贡茶的机构——大唐贡茶院,亦是专程为紫笋茶所建。院内至今保留着“古法煎茶”的方式,供后世学习传承。

颜真卿等一干风雅之士纷至沓来,摩崖篆刻的“茶事”二字,至今依稀可辨。

顾渚山下境会亭,让白居易写下了“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的千古传唱,更因是常州、湖州两郡太守的相聚,而被称为“长三角文化交流雏形”。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则留下了杜牧对长兴水口草市那“茶山盛景”的无限怀恋。

时至今日,长兴与紫笋茶,已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分别授予“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中华文化名茶”称号,紫笋茶制作技艺,也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作为名副其实的“茶文化圣地”、“乡村游天堂”,长兴通过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以“山、水、茶、文化、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全域旅游,也已为长三角所熟知,年游客量逾400万人次。

乡村游的茶文化景区里,茶作为交流的核心主题,其场景之生动与意蕴之悠长,仍与千载之前无异。

长兴大唐贡茶院,也已成为中华茶文化交流的基地之一,吸引了诸多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欧美等国家与地区的外宾前来考察观光。

紫笋茶已然证明,它是一门“功夫”,来自同一棵茶树的叶子,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它是一种“人生”,是长兴人面对自然的态度,饱含土地和手掌的温柔;它更是一条“通道”,一条“两山”转化与乡村振兴的生态通道,随着爱茶人的脚步,它在各地生根,直接推动着长兴发展。

作者:日光与月色打成平手,陷入秋的温柔 -飞鸟与禾X王绍纯-

编辑:飞鸟与禾X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