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炉:品味千年风雅

发表时间: 2019-05-26 15:52

大雪过后,屋外清冷寒风,屋内案头燃香。

说到燃香,就不得不提号称"文房百器之首"的各式香炉。与商周时代的鼎彝不同,今日所言香炉是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



文 房 香 事


燕居焚香,就是宋人的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诗禅堂试香",就曾是故家风流的"赏心乐事"之一。

而如今,大雪过后,拿出所藏香炉,互相品评、鉴赏也是一件妙趣横生之事。

"麈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陆游晚年的生活情景,不是一个殊例。李商隐《烧香曲》有"兽焰微红隔云母"之句,"云母"者,隔火也,即把它放在香与炭之间,以使香料受火不至于太猛,而可得徐徐熏燃之效。可见唐代以来已是如此。明代依然,只是隔火的质地又有不同。


亲手调香是两宋士人的雅趣之一,香饼或香方的互赠以及关于香的品评,也便成为两宋诗文中常见的话题。

放翁的《焚香赋》即颇道着两宋香事之要领

"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掩纸帐而高枕,杜荆扉而简出"

可知有香烟处,不必皆是般若,香与香具实已结构为两宋时代充满细节的生活故事。

风 雅 宋 炉


关注宋人的诗与思,便不能不关注宋人的香诗和香事。

"胸怀阮步兵,诗句谢宣城。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



诗的悟道,或也在绵绵蔼蔼的香韵中。宋代香炉可以大致分作两种类型,其一封闭式,其一开敞式。前者有盖,后者则否。今一般称封闭式的炉为熏炉,开敞式的炉为香炉。炉盖作成莲花和狻猊,是封闭式香炉中最常见的两种,宋人或称之为"出香",周密《武林旧事》卷九中有汝窑"出香一对",即为此物。出香一般来说尺寸较大,高矮总在二三十厘米之间,大者或更高,因此多设在厅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曰"故都紫霞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



北宋时,北方最为常见的瓷香炉是一种高足杯式炉,此为开敞式,当然是用不到炉盖的。炉通常多在十厘米以下,平展的大宽沿儿,下接直壁或斜斜向下折下去的炉膛,细腰,小喇叭座,有白釉,有黑釉,也有刻花。当然南宋最具特色的香炉还要说是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最初大约是直接取了古器如三代乃至秦汉的铜鼎,铜簋,铜鬲,用作焚香。前举陆游《焚香赋》所谓"两耳之鼎",也可以概指其类。不过古物究竟难得,因此有了瓷制的仿古香炉,其精好者自然是起先的官窑和稍后的龙泉窑制品。



又有一种北宋已经流行的酒樽式炉,宋人每以"奁"、"小奁"、"奁炉"或"古奁"为称,范成大《吴船录》记其峨眉普贤寺所见有"奁炉"。奁式炉传世品只有两件,一藏故宫博物院,一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两宋名窑的仿古香炉,尺寸都很小,高矮多在十厘米左右,宋人的日用焚香,都是用这一类小型香炉。



三足奁炉

受宋代仿古瓷炉影响最深的可以说是明代"宣德炉"的制作,当然若论工艺,它又别是一项出色的创造。其实明代中晚期的时候,两宋名窑乃至明初宣窑制作的各式瓷香炉即多已成为珍贵的文玩,而不大用作日常的焚香。至于清代,为各式古香炉配置座盖更成通常的做法,此多半是"以备赏鉴"之器。而各式仿古香炉的制作,大约初衷便不是为着实用。




如开篇所说,宋人的燕居焚香原是一种真实的生存方式,"诗禅堂试香",曾是故家风流的"赏心乐事"之一。"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平居日子里的焚香,更属平常。

厅堂,水榭,书斋,闺阁,松下竹间,宋人画笔下的一个小炉,几缕轻烟,非如后世多是把它作为风雅的点缀,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小院春寒闭寂寥,杏花枝上雨潇潇。午窗归梦无人唤,银叶龙涎香渐销",两宋香事便总在花中雨中平平静静润泽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