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平友:打造中国算盘博物馆的梦想

发表时间: 2023-09-17 10:11

明平友:打造中国算盘博物馆的梦想

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徐大发 肖乐平

实习生 马婧

古色古香的室内摆设、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千奇百怪的中国算盘……房间内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算盘,被打理得一尘不染的表面彰显着主人对它们的喜爱。

9月15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在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汉林农贸市场旁的居民社区中,邂逅了一座小型的“算盘博物馆”。

“你看,这些都是我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房间内,69岁的明平友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算盘人生”。

10年时间收藏算盘一万多把

明平友参过军,“下海”经过商,在通山乡镇文化站、李自成墓文物管理所、通山影剧院工作过,自称是一位从事文化工作40年的“老兵”。走南闯北的生活、不断开阔的眼界,让明平友渐渐迷上了收藏各类文物古董。

从一开始收藏各种邮票,到收藏古钱币和古陶瓷,他对文物的喜爱随着自己藏品数目的增多越来越浓。从2013年开始,明平友迷上了中国算盘,他开始外出“淘宝”,鬼市、古玩店、街头巷尾,凡是看上的算盘,他总要想方设法买回来收藏。为了圆自己的收藏梦,他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将自己大部分的钱花在了收藏上。

从宋朝的紫檀木算盘、黄花梨木算盘到极具收藏价值的犀牛角算盘,各类算盘应有尽有,而每一把中国算盘都是明平友费尽心力得来的。同时,他还在网上开了三个算盘买卖店,遇到好的珍品就自己收藏下来,部分算盘也会在网上卖出,以藏养藏。

“这把翡翠冰种算盘是我花160元买下来的!”2019年4月20日,明平友在广西玉林古玩地摊市场上买了一个外表普通的算盘。等回到家将算盘表面的污垢用小苏打水冲洗干净后,他才知道自己收到了宝。这次的经历让明平友感触颇深,为此他还写下了“藏友邀游访玉林,倾盆大雨道谁寻?阴霾水雾遮天眼,尽是红灯汽笛音”的诗句来纪念这次出行。

多年来,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有多少人不理解自己、不支持自己,明平友从未停止过自己收藏算盘的脚步。他收藏的中国算盘总共有一万多把,按材质分种类有木竹算盘、金属类算盘、动物牙角类(象牙、牛角、鹿角、鲸鱼骨诸类)算盘等几十个品种。其中珍藏的精品算盘共有1300多把。为收购算盘,他先后花费了千万元以上,几乎是把自己所有的心血和财富都投入到了收藏事业中。

历时5年编撰《中国算盘史编》

为了认识中国算盘,明平友努力学习有关算盘的文史知识。他熟读了多本关于珠算的文史资料书,如汉朝徐岳著的《数术记遗》、现代华印椿编著的《中国珠算史稿》,还有《中国珠算词典》等书籍。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他发现了蕴藏在中国算盘上的许多知识。

明平友告诉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中国算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那时就有了算盘的雏形——陶珠,他收藏有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黄色算珠陶丸,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历朝历代算盘的特点。

通过努力,明平友先后成为中国算盘收藏家、中国珠算文史研究员、湖北省珠算协会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中国只有大量关于中国珠算理论方面的书籍,而缺少讲述中国算盘方面的书籍。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珠算,中国算盘文史的缺失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明平友收藏的中国算盘大多有工艺特殊、年代久远、造型奇特、材质贵重珍稀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研究算盘文史,他经常会把收藏的算盘按照历史年代摆成“算盘塔”进行观察与思考。可当研究遇到困难时,能找到的参考书籍少之又少。去网上、图书馆,找到的资料也多是介绍珠算的,于是明平友萌生了自己编撰书籍的念头。

经过5年的努力,一本《中国算盘史编》初稿在明平友的努力下问世。这本书不仅把中国算盘起源史自北宋向前推进到二千三百年的先商时期,同时推定了中国算盘的断代依据,填补了中国历史空白。对此,湖北省珠算协会会长李秀莲和中国珠算协会文志芳教授给出了高度评价:“确是好书,赞成出版。”从质疑到肯定,明平友凭借自己对算盘的热爱,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想建一个中国算盘博物馆”

随着收藏的算盘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如何把藏品价值最大化,成了困扰明平友的一个难题。

2017年,他打算在广东广州市筹建私人算盘博物馆。后来遇到通山县领导在广东招商引资,与明平友达成了回家乡建博物馆的意向。随后,明平友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乡,拿出了申办博物馆划拨土地的请示,有关县领导也给了批示,在通山县新城咸通公路旁拟划拨土地20亩。正当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时,这个计划却因资金短缺问题被搁浅。提起这段经历,明平友难掩惋惜。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个中国算盘博物馆,不管以哪种形式筹建,只要能如期开展就行。”明平友满脸期待地说,希望把这些蕴含丰富价值的中国算盘展示出来,让大家近距离接触算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山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算盘博物馆的建成既是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同时又能为传承“非遗”文化作出贡献。建成后,博物馆内计划设立珠算博物馆、文化艺术古玩城、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中心、中国珠心算学校等几大部分。明平友表示,如果能建好算盘博物馆,把藏品留在家乡,将来捐献给国家是最好的归宿。

“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文物是沉默的历史,在明平友的心里,保护这些中国算盘,让他们不再沉默就是他的使命。算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明平友笑着对记者说:“等中国算盘博物馆建成后,我就是一位永久的精神财富拥有者。”他迫切想实现这一愿望,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