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节课程就能成为持证“茶艺师”,其价值如何?

发表时间: 2022-11-26 11:36

风口财经见习记者 田坤

上几节课就能考试拿证,领证之后还能领取一定金额的补贴,这样的“好事”你见过吗?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城市都兴起茶艺师培训热,一些培训机构宣称只需上8节课就能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还能领到相应的技能补贴。

从门外汉到持证上岗的专业茶艺师之间仅隔着8节课?这样的培训速成班含金量有多少?培训机构和报名者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真实目的呢?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大同小异的培训班

记者走访了位于市北区安泰广场的一家茶馆,“本来是不屑于这么干的,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学茶应该平心静气地学。但有些学员确实时间不多,想压缩课程去考证,所以经我们考虑后,也决定开了这个班。8节课结束后我建议他们能继续上普通班,因为茶学实在太广博了”茶馆老板说。

“几乎所有的学员都能通过考试。”老板颇有信心地表示,因为课程质量较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所有范围。具体来说,大致包括茶的历史演变、六大茶类的特征等知识和玻璃杯、盖碗茶、紫砂壶三大冲泡技法。据了解,这里的茶艺师培训班主要面向初级和中级茶艺师,学费分别是1300元和1500元。

考证班开设后,前来咨询课程的人变多了,咨询成交率可以到达60%-70%,这让茶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上个月增加了几万元的营业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沧区京口路的一家职业培训学校只做有关考证的培训,茶艺师培训班学费是1600元,可以上10节课,课程结束后不再提供其它茶学教育。

市南区泰州路开茶馆的李先生则直接抛弃了考证班,“我这里学茶就是10节课,没有专为拿证开设的课程,那些上5-6节课就能拿证的培训很没意思,只是让更多人知道了学茶可以领补贴。”尽管没有专门的考证班,但李先生也直言补贴让行业变得热闹起来,学员比以前多了约20%。

李先生口中的“补贴”是指技能补贴政策,根据相关规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为高级(三级)2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初级(五级)1000元。

虽然各家“玩法”不一,但几乎都出现了几个共同点:一是学时短,学员上10节课就可以速成拿证,有的更短,8节课就能结束学习;二是考试几乎都能包过;三是学费直接等于或略高于补贴金额,以中级茶艺师考证班为例,有的培训班的总费用是1500元,学员在获得技能证书后的补贴也是1500元,所以不计较时间成本的话,考证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0成本投入,收获一纸证书;四补贴政策在惠及民众的同时,也让相关产业增加了一些热度,收获了一些利益。

速成的含金量

“8节课只能学个皮毛,算是初入茶门。”这是业内人士对考证班的看法,考取了证书,只代表对茶有最基本的了解,比如会分辨茶、会闻香气、会泡茶。正常学茶要60节课,不仅包含各个茶的文化、产地、树种、历史、沿革,以及不同种类的茶的冲泡方法,还会往茶文化上延伸,比如茶的诗、茶的文章、茶的音乐、茶与香道等。

60节课的课程内容

李先生认为低等级的证书不会带来多少帮助,“不像211,985,你的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代表你实力的‘硬通货’,但这个证不是,它只能证明你学过。”茶艺师作为服务业,其中的礼仪与道德素养不能完全从考试中得到展现,因此,证书不够证明人在茶学方面的等级和能力。

并且,在李先生看来,茶艺师本身门槛不高,因为在许多茶馆、品牌直营店里,茶艺师最主要的功能是销售。学茶的目的主要是给客人提供好的服务,但终极目的是为了成交,“服务到位了大家才能买单。”李先生解释道,所以这行很缺人,没证也能干。只要能提供好的服务,是否“持证上岗”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既然证书本身在行业内的重视程度一般,那为什么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报名考证呢?

几位茶馆老板给出了一致的回答,尽管也存在一小部分目的性较强的人,但大多数人选择茶还是出于爱好,补贴是一个驱动力,促使着他们下定决心,也更有动力地学茶。愿意拿出休息时间,一节课不落地上完也是件辛苦的事,没有这份喜欢,8节课可能都坚持不下来。

并且他们认为,培训班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补贴,更多的是给学员一个交代。授课时并不会刻意告诉学员非常细节的考试内容,因为不想让学员产生为了考试而学茶的想法,希望茶成为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据统计,每有100个人学茶,就会有5-10人选择深耕这个行业,因为在职人员是考证的主要群体,抛弃原有工作去学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众说纷纭的考证班

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的本意在于鼓励更多人学习新的技能,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多方不同的声音,其中不乏批评意见。

       于学员,学茶拿证的代价和成本几乎为零或者非常小,但于教育机构,可是一笔不小的进账,这是钻了政策的空子,是“薅羊毛”的行为。

一部分茶馆老板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没有什么好被指摘的,他们确实提供了服务,让学员学会了技能、考取了证书,花钱买服务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有学员从茶文化的健康传播角度出发,考证班尽管不能提供丰富的茶学知识,但也能让他们入了“茶门”,可能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茶文化,多多少少有正向的影响。并且,考证班成为了一些机构的“创收”项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茶行业的繁荣,这在疫情当下的今天也是较为难得的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讨论度越来越高,声量越来越大,这对多年来不温不火的茶行业来说是好事,但从业者们也观察到了一些乱象。

首先是培训机构的专业度,有些机构并不踏踏实实地教学,更多的目的在于挣学费。例如,为了节省成本,为学员准备了品相不佳的、非标准的茶样,导致学员可能刚开始就无法对茶的种类有基本的认识,被错误地领进了“茶门”。

李先生也表示赞同,他希望此类把教学当作牟利手段的机构少一点,让行业更单纯一点。小众产业好不容易才略有起色,从业者应该从长计议,懂得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热度,并持续“拾柴”,而不是独自“玩火”。

再次是考试可以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创新,接纳改变,多方面考察学员是否领会了茶文化的内核,不过分拘泥于细节。例如,高级茶艺师考试中,一套符合规定环节下的自创茶艺其实更能体现学员的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