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茶:人文圣山与天下好茶的农垦传承

发表时间: 2021-12-21 14:33

匡庐云雾绕天空,名茶育出此山中。

有一天,如果你上庐山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口的老茶树坐一会儿,它们会告诉你我的去处与归期。它们长势依然茂盛,色泽始终清纯。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尽可随心随情,告别时请别忘了把它们的故事带走,那时我送给你的礼品。

江西庐山,风景奇秀,气候宜人,是闻名中外的游览避暑胜地,谈起庐山,那必少不了我国名茶宝库中的珍品——庐山云雾,古名钻林茶。一品云雾茶,半部庐山史,一生农垦情。

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匡庐奇秀甲天下”。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这样盛赞过庐山。

庐山屹立在长江之南,气吞大江,影落鄱阳湖。这里俊伟诡特的青峰秀峦,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奔雷堆雪的银泉飞瀑,钟灵毓秀的山林。叠石为峰,断壑为崖,清泉幽液喷流岩石上,蒸汽上腾,蔚为云雾,四季不绝。具有夏如春的凉爽气候。根据二十年来统计资料,庐山年平均温度11.5℃,年降雨量1967.7mm,年雾日数190.6天,茶叶生产季节(4—10月份),空气湿度均在80%以上,庐山云雾茶就生长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里。

二、悠久深远的历史文脉

庐山云雾茶历史悠久,始于东汉。自晋以后,不少诗人学者上山游览和隐居,留有大量赞美庐山的诗文,不少涉及庐山茶叶。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结草堂,辟园圃。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文中说:“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断壑开茶园。”在《重题》一诗中又说:“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茶圣”陆羽《茶经》中有品天下二十水。其中庐山就有三处:庐山汉阳峰康王谷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栅贤寺观音桥的招隐泉为第六泉,现还立着“天下第六泉”的石碑;天池寺的天池为第十泉。众多的名泉成就了这一壶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著名于宋代,宋时就充贡茶,山民也因贡茶而受苦。从廖雨《采茶谣》这首采茶谣可知吏役狐假虎威,敲诈苛求无所不至。尽管庐山云雾茶历史悠久,但由于“兵灾火劫,官方征取过苛”,使云雾茶时兴时衰。

1913年江西省成立林场,在九奇峰下的黄龙寺附近择地育苗,植茶十多亩。1919年方采制得数十斤,1934年庐山植物园也种茶一亩。使云雾茶逐年恢复,但产量很少,成为上层阶级独享的“贡品”。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现有茶园面积二万余亩,布满山山峦峦。产茶地区分布于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径、天桥、修静庵、中安、捉马岭、海会寺、帅家、化城山、青山、通远、八仙庵、马尾水、高垄、威家、莲花洞、龙门沟、赛阳、碧云庵等地。

如今,茶树品种除本地群体品种外,还引进了国内外一些抗寒性强的品种,如上梅州、龙井43号、迎霜、乌牛早等等,为发展优质庐山云雾茶,创高产开拓了新的品种资源。

三、传承匠心的制茶工艺

庐山云雾茶随历史的前进发展,制法也不断改进提高。历史上云雾茶的制作,据《庐山志》载:“焙而烹之,……”则近烘青,方拱乾(1621—1627年)进士所作《东古山采茶诗》说:“采不敢盈甲,啜不敢盈唇,烹则瀑下泉,焙则花下薪……。”江皋(顺治进士)所写《江州竹制词》说:“匡庐山采茶归,云雾迷空尽湿衣。学得比源薪焙法,江南嫩甲雨前肥。”据黄龙寺老和尚和马尾水释果一禅师说:“云雾茶是三炒三采,最后烘干。”

目前,庐山综合垦殖场下属有五个茶业企业,是庐山云雾茶核心产区之一,在传承匠心的制茶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标准化制作工艺。注册了“庐山牌”商标,在庐山风景名胜区和九江市区设有直销店,广州、深圳、南昌设有专柜。实行“五统一”管理制度,即:按现代标准化茶园统一管理,按庐山云雾茶制作工艺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建设了二座1000平方米标准化茶叶生产车间,拥有二条半自动化绿茶生产线,建有20吨茶叶冷藏库二座,产品仓储、检测车间二座,年加工优质绿茶40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2010年3月,庐山农垦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庐山云雾茶”证明商标。

四、誉满天下的品质特色

庐山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日照短,昼夜温差大,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的茶树,具有芽头肥壮,白毫披复,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碳氮比小的特色。

据《庐山志》载:“焙而烹之,其色如月下白,其味如豆花香。”王思任(1573—1619年)在《游庐山记》说:“泉以轻妙,茶以白妙。”说明庐山云雾茶以白色(白毫多)为佳品。梁熹光形容庐山云雾茶品质:条索紧结重实,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而带隐绿,汤色透明,香气芬芳高长鲜锐,滋味爽快,浓醇鲜甘,叶底嫩绿微黄,鲜明柔软舒展。

1959年朱德同志在庐山植物园品尝庐山云雾茶作诗说:“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陈椽教授审评云雾茶的品质特点认为:条索园直,芽长毫多,叶色翠绿,有豆花香味,叶底嫩黄。

“庐山牌”庐山云雾茶1982年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又被评为部优;1985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且在1990年、1996年两次复评中保持了这一荣誉称号;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至2007年连续二届获得北京国际茶博会金奖;2020年获得第十届“中绿杯”名优绿茶产品质量特金奖。

五、品牌兴垦的发展之路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也是庐山名特优新产品。庐山垦殖场已组建庐山农垦茶业有限公司,以所属各专业茶场(厂)及4300亩茶园为基础,在产区内形成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生产企业。采取“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即: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形成科研、生产、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企业集团,促进庐山云雾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庐山秀色可餐,庐山云雾可饮。良品生活源自农垦,庐山农垦愿与你分享这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味。手工制茶传承人 用“匠心”制作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茶区也就集中在小天池,仙人洞,含鄱口等地,而小天池因为是有着云雾缭绕、瀑布云的奇观,所以为我们庐山云雾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养分,庐山云雾茶也因此而得名,在这有一位与我们庐山云雾茶密不可分的手工茶艺传承人胡师傅。

据胡武昌介绍,手工制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杀青。制茶工必须双手放在温度达160摄氏度的锅内翻炒茶叶。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杀青这一步才算合格。

六、庐山云雾茶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

胡武昌:手工制茶,首先一点可以自己掌控温度,我们手工制茶出来以后,会闻到一种豆香,也可以叫米香,那种特有的很纯的,发自于茶自身的那种香气出来,这是手工制茶的特点。

人民网记者 吴菁:一进来就闻到师傅在制茶的时候很香,而且刚刚胡师傅也介绍到了,这个是一个手工的茶,它比机器的这种制作的茶更有天然的感觉。

胡武昌告诉记者,他们家族世代制茶,他从小便受祖辈父辈的熏陶,学习制茶,因此手工制作庐山云雾茶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继承。

庐山云雾茶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 胡武昌:因为手工制茶一直都是通过手来制作,像咱们手的温度,手的肉质感觉和对茶的一种领悟,那么手工制茶它从杀青一直到结束,人和茶的亲近,一直到它成型,就像一个婴儿通过慢慢成长到最后成人,这个茶也是一样的,在这里面它是有人的情感在里面,对茶的热爱在里面。

手工制作庐山云雾茶技艺也让前来采风的媒体记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咱们九江庐山云雾茶的制作和传承历史。

凤凰网记者 李梦丽:今天来看到他们用手工去制作。一个是手工炒茶的那些人,他们能坚持这么多年,让我觉得十分敬佩。另外他们炒出来的茶,看了他们整个过程。能够体会茶从最初新鲜的茶叶,到最后的成品的艰辛。

中国日报张淑芳:今天第一次见到新鲜的云雾茶是个什么样子,也看了那位老先生整个制茶的过程。它是一个纯天然的食品,对于人的健康来说,可能比一般的其他制茶的方式来讲,可能更健康些。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罗慧敏:之前有了解过我们的庐山云雾茶吗,之前就是一直听说过,但是它一个具体的生长环境是如何,它是一个怎样的制作工艺,都没有太实际的了解。那今天通过实地了解之后感觉如何?感觉到手工工艺的传承,是几代人,一个手工工艺的传承是现在非常难得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