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非遗:人间风骨的传承

发表时间: 2023-03-28 16:30

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3年3月刊 撰文/黄利霞 摄影/韦世宏

提起竹,便会想起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竹刻就怀有特殊的情感,在竹刻工匠的眼中,更是精心塑造的对象。

竹刻工具在竹片上游走,纷飞的竹屑下,花鸟鱼虫浮现,赋予了竹新的生命力。对于南宁竹刻来说,竹是风骨,刻竹是非遗。有风骨的人甚少,非遗的故事更珍贵。

南宁市竹刻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覃岭

老料新工,因竹制宜

与门外市井街边嘈杂扰攘不同,覃岭竹刻大师工作室门前的桂花树飘荡着静谧悠闲的味道。走进工作室,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博物馆。在琳琅满目的竹刻作品和文创品中,随处可见的竹伫立在房前屋后,疏朗潇洒,一片清逸之意。踏过青石板路,穿过茶室,我们来到了覃岭平日刻竹的工作间。

覃岭竹刻大师工作室

老旧的工作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刀刻工具,倚着几片未完成的竹刻作品,竹胚被搁置一旁。白炽灯照着,明晃晃的竹面上是经年的抛光,拿起竹片端详,颜色暗红发亮,有岁月沉淀的古朴质感。询问过后才知,这就是老煤竹。

覃岭平时雕刻的工作台

现今江浙地区的竹刻制品有着成熟的产业链。但对于南宁竹刻制作来说,却有着一条别具一格的取材路径。

“有一次采风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竹子颜色比较漂亮,就拿回来了。”南宁竹刻所用的老煤竹,是桂北地区瑶家人日常生活材料,经过数十年的烟熏火烤形成,质地坚韧厚重。覃岭说,有别于新竹子的生涩,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叫“老料新工”,至于雕刻也是后来学了才刻上去的。似乎所有的文玩都认同老料,而这样的“老料”,也与江浙一带传统竹雕艺术流派区别开来。南宁竹刻制作的设计和雕刻就考虑了老煤竹材质的特殊性,一般不选择去皮留青等技法,而是留皮来雕刻。

处理后的老煤竹暗红发亮,有光泽

老煤竹收回来后,首先要将锅底灰一类的杂质清洗干净,才能看出它原材质的颜色。洗完了之后,裁切出好的部分,进行抛光打磨,最后才是雕刻。“你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已经裁切过的,有短有长,而要裁成标准的器型,就会损耗很多东西,材质和皮色不好的我们都不要。”覃岭说。

尽管烟熏的老煤竹色泽十分惊艳,但难免有“残缺”,伤残的部分也必须用雕刻进行掩饰,因此就必须“因竹制宜”。覃岭说:“怎么设计把这些伤残掩盖掉,这就比较有技巧性。比如我们雕刻梅花,它的枝干就不能按照理想的那样去刻,要顺着伤残去设计和掩盖,比如刻竹子掩盖不了,就换成荷花、荷叶,荷叶的面积比较大,它可以掩盖很多伤残的位置。我们怎么设计把这些伤残掩盖掉,都是经验和技巧。”

覃岭竹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

十年磨一剑,自2010年接触竹刻起,覃岭的竹刻制品不计其数,大到一米多长的竹刻作品,小到茶器、茶镊、茶则、香薰筒等文创产品。2016~2019年,覃岭与他的团队在全国各地的比赛中屡屡斩获殊荣,其中,《老煤竹——壮乡神韵》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2016年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达摩九相》获得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八桂天工奖”金奖。覃岭说,南宁竹刻要有独特性,就必须和其他地方的竹刻区别开来,在雕刻技法和审美构图上下功夫,打破原有构图,形成新构图。

一些竹刻作品,部分放在密封袋保存

以刀为笔,以竹为纸

工作室内,覃岭现场展示了他的竹刻技艺。只见他拿起画笔十分娴熟地在竹胚上勾勒轮廓图线,竹刻工具在竹片上游走,划起浅浅竹屑,顷刻间,蜻蜓、荷叶、莲蓬活灵活现,沟沟壑壑便组成了玲珑图案,再用钢丝一刷,愈发清晰明亮。

而这一过程仅用了十几分钟。

覃岭说,所用工具是牙机雕刻和手工刀相互结合使用。老煤竹在多年的烟熏之后,别具硬度,因此所用的手工刀要磨得很锋利。而在锋刃之下,竹胚极易破皮,功亏一篑。“手要稳当,刀要锋利,不稳则跑刀,形乱了自然难看;不利则难以入木,神韵就出不来。”

覃岭正在雕刻煤竹作品

不同的人审美不同,雕刻技法也各有特点。覃岭擅长阴刻和浅浮雕,根据不同的雕刻内容镶嵌上金属丝线、竹木、牙角等材质作为点睛,与竹材坚硬的表面形成质感上的对比;竹刻的风格与江浙地区气势恢弘的留青雕法相比较更显文雅,不会大面积雕刻,反而多了几分八桂大地独有的细腻与棱角。竹刻的题材也颇有讲究,一般会雕刻书法,篆刻人物、花鸟、鱼虫等吉祥纹饰。若是比赛作品就会更大型,题材也相对宏观,以壮乡为例,如壮族的歌舞、“三月三”赶圩,还有吊脚楼、干栏式建筑等各种壮族元素。

牙机雕刻工具

竹刻者除了掌握竹刻制作工序和纹饰图像雕刻技巧外,还需要具备绘画、书法、审美等功底。覃岭说,如果书写不好看也可以选择临摹,因为竹刻主要还是看重雕刻技法。而且在雕刻过程中,单纯的某一流派,或者某一种技法已经不能满足老煤竹的雕刻,还要结合不同的雕刻手法去表现煤竹雕刻,可以应用更加大胆、更加广泛的雕刻手法。因此,在老煤竹的雕刻过程中,不用去考虑竹材的某处该用某种雕刻手法,只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竹刻画面远近、层次及竹刻所带来的不同质感,而熟练地结合不同的雕刻技法。

覃岭竹刻作品《春江水暖鸭先知》 摄影:黄利霞

观摩竹刻作品,每一件都像是在赏画。目光循着获奖作品望去,马上被吸引住了,该作品由几块竹片拼接成背景,竹面上雕刻的线条栩栩如生,叶路支脉层次分明。乍看满目春风,一幅碧波鸭行图荡漾出满帘竹翠,仿佛看见了昔日苏轼游于太湖之上,那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日盛景,竟一时分不清是雕刻还是绘画。这可能就是古人所言的“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

心有竹刻,接续传承

20世纪90年代,覃岭毕业于工艺美术专业,一直从事相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帅民风教授。

帅民风出身于著名艺术世家及美术教育世家,是帅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帅门艺术自帅础坚1908年开始从事美术创作及教育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相传了四代。

南宁市竹刻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帅民风

“刚认识覃岭时,他一边跟我聊天,一边刻竹子。通过交流后来成了师徒关系。”那个下午,帅民风将刻竹之事娓娓道来。2010年,师徒二人开始探索,希望将跨越百年历史的竹刻送上非遗的舞台。

帅民风说,现今的广西非遗竹刻,包含了以书法、文学作为竹刻艺术卷帘,以茶香两道的用品,以及文房四宝书香结合的3种形式。在南宁竹刻制作技艺成功申报非遗的2019年,覃岭正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学校教授非物质竹刻技艺课,并积极接纳在校学生跟岗实习,接纳南宁学院工艺美术优秀应届毕业生进行高级技能培训等。“申报南宁竹刻的非遗是以艺人匠人为主体的一个传承项目,所以我就鼓励徒弟覃岭去传承,但是项目现在没有用家族的名字,也没有用覃岭的名字,用的是南宁市的名字,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对非遗传承的一个新的思维,一个新的做法,历史是一批人的传承,重点永远是要把技艺传承下去。”

各色竹韵

“我们现在重点雕刻以香道茶道和文玩为主的竹刻,提供商品化的非遗,或者说非遗文创,越来越生活化。”让非遗回归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同时,帅民风还与覃岭探讨竹刻的多样化,在学生层面上,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最终达到融合创新的目的。

一些煤竹制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文献《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帅民风将其总结为“四有”,这是工艺美术的关键原则。竹子本身的特点是易裂,不易保存,可将其破开,结合木材、金属或编绳捆绑,减缓竹子易裂的缺陷。帅民风对竹刻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借助竹子易裂的特点,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把不完美转换成审美的对象,裂了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今后的刻竹也将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引导。

不论是将竹面的伤残以花叶掩饰,还是破开竹身以避其易裂,南宁竹刻制作的打磨雕琢都彰显了“竹”这一传承千年的意向中所蕴涵的人生哲学,四季竹常在,风骨永长存。

Tips:

非遗项目:南宁竹刻制作技艺,2019年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传承人

帅民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知名艺术世家帅氏家族第三代传人,促进了南宁竹刻艺术及其技艺的发展。

覃岭: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南宁市竹刻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覃岭作为南宁竹刻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负责人,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等形式,积极寻求技艺发展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