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高的白茶,具备以下七个特点,你的茶符合标准吗?

发表时间: 2023-05-11 09:57

性价比高的白茶,具备以下七个特点,你的茶符合标准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些年,听过不少鉴茶的野路子。

有人说,白茶叶片留有天然虫洞是好事,说明茶园生态好。

但这种“虫洞茶”,茶香未必馥郁,茶味未必出彩。

是非好坏,还得认真喝过才知道。

也有人说,经过日晒的春白茶,只要叶片保持翠绿色泽,工艺水平很高超。

这就更奇怪了。

万一这批茶在加工时,背离传统白茶的制茶流程,悄然借鉴绿茶的工艺,后期根本没有转化空间,又该如何算?

还有人宣称,买白茶的话,泡出来茶汤颜色深一些的,茶味更浓郁。

这更不合理了,六大茶类里,白茶的发酵程度很轻微。

又不是红茶与黑茶,怎么会无端端泡出特别深的茶汤颜色?

用盖碗泡白茶,头道茶汤就发红偏暗时反而要小心,背后是不是渥堆做旧得来?

由于上述提到的鉴定招数,一个比一个离谱。

为了买好白茶,认准以下7点客观指标,会更加靠谱!

《2》

一、汤中白毫丰富。

五一已过,今年的春白茶迎来集中上市。

关于白茶的春茶,选茶时有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即,看白毫数量。

因为,茶毫的多少,对白茶风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它是毫香的载体,纤细茶毫内部也含有不少茶氨酸,能够为茶汤带来清甜、鲜爽的茶汤滋味。

如果拿着放大镜都看不到多少茶毫的白茶,品质并非一流。

泡茶试茶期间,将茶汤冲出来后,不妨仔细观察公道杯内的茶水状态。

除了常规的茶水清澈通透、汤色清亮,轻轻摇晃茶杯,汤面带有明显光泽感的基础要求外。

对白茶来说,茶汤当中的纤细茶毫,也很关键。

不论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春寿眉,冲泡出来的茶汤当中,茶毫数量都不能少。

白毫银针的芽头,里里外外,白毫密披。

白牡丹的茶芽与嫩叶背面,白毫存在感堪称“见缝插针”,不留空隙。

春寿眉叶背照样能看出一层细茸状的茶毫,在阳光下闪着光。

泡茶试喝,不仅揭盖闻香要求毫香清晰,连茶汤当中的茶毫也是越明显越好。

白毫数量越多,越能代表白茶的特色茶汤风味。

二、前调、中调、尾调香型丰富。

茶香馥郁,层次丰富的新茶,综合性价比高。

但不少茶友在喝茶时,对“香气馥郁”缺乏具象化体验。

一看到那些乍一闻特别香的茶,就急忙掏出腰包。

结果事实却事与愿违,明明捧起凑近去闻,茶香特别馥郁的白茶,真正泡开试喝后,茶味却平平无奇。

为了避免类似状况, 建议分多次去闻香。

把握不同的闻香时机,感受一泡白茶的香型变化。

冲入沸水,快速倒出茶汤后,趁热揭盖去闻前调香气。

受到滚烫开水的高温激发,此时的盖上,整体香气最是丰盈。

随后合上盖,稍等片刻。

等待盖碗温度自然下降,再揭盖去闻中调香型。

多次闻香,对比趁热闻与凉一会儿再去闻的香型变化,能闻出馥郁鲜明的茶香变化!

最后,闻过前调(趁热闻),也闻过中调(凉一会闻)的盖香层次以后, 等到叶底彻底凉透,再去揭开盖,闻最后的冷香。

优质好茶的叶底,冷香盈然。

哪怕经历多次冲泡,清鲜灵动的茶香魅力也不会轻易衰减。

三、茶汤有小气泡。

泡茶喝,好茶要求汤水醇厚。

喝茶之前,若想知道这杯茶的汤感是厚是薄,有个小细节可供参考。

即,观察汤水中的小气泡。

茶味充足,滋味饱满的高山白茶,冲泡出汤后,小气泡会浸出在汤面。

稍加区分辨别,茶汤当中的小气泡,并不是茶沫。

由茶皂素在内的起泡性物质带来的茶沫,受到汤水震荡冲击形成。

但和细密的小气泡相比,茶沫的维持时间较短,泡沫易破裂。

相比之下,小气泡不容易消散,看起来会小许多。

从喝茶经验看,高山白茶在冲泡后,尤其是高山银针、高山牡丹王,汤面更容易出现小气泡。

品质一般的茶叶,因为内质匮乏,不具备形成小气泡的硬性条件。

对于小气泡的成因,身边有位学生物的朋友,曾举过这样的例子。

一池清水,清澈透明,比如城市里的游泳池,由于缺乏藻类与微生物,几乎只要风一吹,立马会泛起波纹。

但某片微生物、浮游生物含量丰富的水域,水中稠度增加,水面像一面镜子,微风徐来,水波不兴。

唯有茶味充足,汤水稠滑的好茶,汤面才会出现小气泡!

四、喝茶时,花香落水。

买白茶,不建议只买那些茶香表现轻飘的茶叶。

表现为刚开始闻,茶香馥郁明显。

但冲泡后,茶汤当中却没有丝毫落水香。

啜吸茶水,尝不到唇齿留香的美妙感。

整个喝茶体验,十分无趣。

闻干茶特别香,茶汤当中却没有落水香。

一前一后,反差鲜明。

比起那些一开始闻起来,香气就寡淡不堪的茶叶,茶香轻飘,断层明显的白茶更值得警惕!

五、茶水入口顺滑。

汤水稠滑,细滑醇厚的优质白茶,茶味是很甘润的。

啜吸茶汤进入口中,类似喝银耳羹、小米汤那般,稠滑细润。

茶汤入口瞬间,无比顺滑,没有任何凝滞阻碍。

喝茶时,茶汤当中没有任何粗老味;

同时,制茶工艺到位,没有任何生涩青涩味;

连喝数杯,茶水喝入时,都没有苦涩、涩口、涩麻等负面体验。

整杯茶在入口时,稠稠的,滑滑的。

尝汤入喉,柔润细滑。

如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满溢着鲜香与清爽风味。

又香又滑,无比美妙。

六、回甘持久。

喝白茶,不论新茶老茶,回甘都不可或缺。

在圈内,经常能看到关于“白茶很甜”的说法。

但这存在一定误导性。

真正好喝的白茶,茶味绝不止肤浅的甜味那么简单。

而是看重入口清甜,回甘生津,鲜爽无比。

茶汤入口,茶味不能苦涩,而是以鲜爽、清新、清香、清甜为主。

咽下茶水,喉间快速浮现回甘。

阵阵甘甜,慢慢浮现。

持久回甘后,还会带来清凉的生津感。

口腔当中自觉分泌出津液,润泽喉咙,甘润惬意极了。

七、叶底软亮有弹性。

一泡茶喝茶最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品质,可以看一看叶底。

泡开舒展的白茶叶底,芽叶能恢复几分鲜叶时期的鲜润感。

伸手摸一摸叶片,能触碰到柔润、光滑、拥有弹性的质感。

整片茶叶的叶脉纤维,并不粗糙,摸起来拥有软韧弹性。

同时,叶片不至于像腐败沤烂的菜叶子那样,一捏就烂。

如果在试茶时,遇到叶底叶片发黑,一捏就彻底软烂的情况。

多半是制茶过程加入渥堆,不当发酵导致,品质堪忧!

《3》

真正的好茶,离不开色香味俱全。

外形上,芽叶原料标准。

白毫丰富,叶片细嫩,不能出现硬邦邦的茶梗。

闻香辨茶时,对茶香清晰度、香气层次、留香持久度等细微之处,需要耐心慢慢检查。

喝茶尝试,说句实在话,一杯茶好喝还是不好喝。

当你在喝下第一口茶汤时,心里已经有了初步判断。

哪怕再不懂茶的白纸型新人,也能凭借本能直觉,尝出好喝。

茶叶的优劣好坏,从茶味饱满度、汤感厚度、回味感受等细枝末节,一概能得到真实反馈。

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喝过,自然能懂!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你真的认清白茶了?安吉白茶、月光白、福鼎白茶谁才是白茶

长期储存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参照这2个细节,选出好白茶

新人买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什么价格的白茶才能放心收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